理解为先,素养为核——温州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顺利开展“理解为先”主题教研活动
来源: 编辑:温州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 时间:2022-06-14 浏览:2022年6月9日,温州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在北外附校举行了“理解为先”的主题教研活动。活动分为课堂实践、专家点评、名师引领三个环节。本次活动邀请了温州大学溯初班导师团队给各位老师做专业指导,温州大学附属学校初中社会法治代表教师和市内相关学校的代表教师参加活动。
课堂实践
为加强基于理解为先的教学理念,学员们对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进行同课异构。课堂中学员们尽显风采,学生们积极参与,师生紧密配合、关系和谐融洽,为大家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课堂内外,思想碰撞,情感交流,学员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感受到那段屈辱的岁月。
蒋青老师从建构知识体系的角度去剖析《鸦片战争》一课,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逐步分析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以及其反映的本质问题。在课堂上运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历史理解能力。
钱张静老师则在唯物史观、文明史观指导下,对教材进行了重新整合。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学,设置“一场令人费解的战争、一场不可避免战争、一场……的战争”三个环节,将课堂与学情相结合,学生在问题情境的驱动下层层揭开历史的面纱,寻找到了答案。钱老师用不同的史料加深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北京外国语大学温州附属学校的刘甜甜老师则从回归“历史现场”的角度演绎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过程、结果、影响。课堂中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通过创造“历史的现场”,寓情感态度价值观(唯物史观、家国情怀)于学科教学(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专家点评
蒋金崇教授对三节课进行了总结点评。他肯定了三位教师围绕“理解为先”的教学设计,达到了同课“异构”的精彩,上出了基于史料教学的历史韵味。同时他还指出,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应当将现实融入历史,引领学生要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在史料教学时,应当将史料作为史实去论证观点,而不是药引,应从史料里得出结论,多维度地论证观点。
名师引领
温州名师项秀平针对理解性教学内涵要求,对理解性教学的操作流程进行仔细解读,并以《鸦片战争》为例,对理解性教学的设计进行了展示。她表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学情展开不同的教学设计,基于真实情境,加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时空观念,在探究中提高史料实证能力,在感悟中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本次活动得到北外温州附校与温州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与会教师纷纷表示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深入“理解为先”的教学理念,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素养,加快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