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校地合作新机制,开创师范教育新篇章——记温州大学首届“罗山·塘河缘”高峰教育论坛
来源: 编辑: 时间:2018-12-21 浏览:第一篇章 校地合作 提升品位
在2019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由温州大学与瓯海区教育局联合主办的首届“罗山•塘河缘”高峰教育论坛在瓯海外国语学校举行,来自杭州、嘉兴、绍兴、衢州等地50多名代表和全市350多名老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有效推动高校与基础教育合作,着力打造学城联动的瓯海标杆。据悉,这样的活动在我市尚属首次。
在12月21日举行的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温州大学副校长方益权,瓯海区人民政府副区长王晓康,瓯海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金朝辉,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常务副主任朱照满,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胡玫,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委员、区教师发展中心主任李玉宇,瓯海区教育局副局长周敬业等领导应邀出席。会议由温州大学教师培养基地执行主任、温大基础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蒋金崇主持,温州大学副校长方益权、王晓康副区长分别致辞。
温州大学副校长方益权代表温州大学致辞。他介绍了温州大学近年来办学成绩斐然,温州大学是以师范教育起家,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中,整合汇聚了整个温州地区的教师教育资源,成为浙南地区基础教育师资的摇篮,温州大学办学目标清晰,坚持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师范的优势。温州大学拥有涵盖中小学和学前教育15个师范专业,学校教师教育成果丰硕,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培养的师范毕业生占温州市教学名师总数的55%,占温州名校长总数的72%,占温州特级教师总数的53%。学生师范技能与职业素养不断提升,今年举行的浙江省第12届浙江省高等教育学校师范技能比赛获一、二等奖人数总和居全省第一。方益权副校长强调,要围绕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加强校地合作,尤其是在教师教育领域,温州大学已与我市157所学校共建教师发展学校,要以温大和瓯海教育的校地合作为契机,大力推进温州大学与中小学幼儿园的深度合作,提升中小学幼儿园与温州大学的教育水平。
王晓康副区长在讲话中首先肯定了本次高峰论坛以“弘扬课程改革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主题,非常有意义,既为破解教育难题寻求方法和途径,也为教师专业成长探索方向和出路。其次,向与会代表介绍了瓯海教育的基本情况,指出近几年瓯海在推进教育创优提质方面,主动寻求新方法、新途径,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再次,要充分发挥瓯海的区位优势,全面加强校地合作。瓯海区境内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如何依托温州大学等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产城联动、学城联动,全力构筑宜居宜学环境,是近年来瓯海政府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有改革才会有进步,有合作才会有共赢,瓯海区政府愿积极搭建合作平台,与一切倾情于教育事业的机构、团体和个人开展教育合作。也希望温州大学本着“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一如既往的支持瓯海教育事业,深入推进校地合作,为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希望瓯海教育局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的先进理念,积极听取各位专家、教授、名师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发扬成绩,改进不足,促进瓯海区教育再迈新台阶,再出新成绩。
开幕式上,浙江省特级教师,瓯海外国语校长潘春波致欢迎词。同时还举行了温州大学社会·思品特级教师工作站驻各地工作室授牌仪式。
第二篇章 饕餮盛宴 开放共享
在极富创意的开幕式后,瓯海区外国语优秀青年教师徐琦环老师以独具瓯海地方特色的拓展课《瓯海山水》正式开启本次活动。徐老师带领学生寻迹家乡山水,描绘了一副绮丽的家乡风景。通过“聊家乡”—“游罗山”—“赏塘河”—“找对策”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层层剖析,由瓯海山水的自然环境入手,最终上升到让学生为建设山水瓯海出谋划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一气呵成,展示了徐老师极其扎实的教师基本功,展示了新锐教师的课堂活力。
远道而来的绍兴上虞春晖外国语学校的陈昊老师,展示了《如何认识区域——以温州瓯海为例》。陈老师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寻找家的位置,通过领略家乡风光让学生分析地理信息,通过瓯海特产、瓯海文存、瓯海名仕让学生感受瓯海的丰富多彩的人文特色,最后顺势引出瓯海巨变,展现瓯海魅力,水到渠成。
地理拓展课之后,来自绍兴市上虞区实验中学的许锴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大气磅礴的历史与社会课——《大汗的世纪:元朝的社会气象》。许老师灵活运用史料,并透过合作探究方式让学生结合史料去描述历史事物及其影响。在每一步场景中,教师设置了总体的思路,里面具体场景的布置都是由学生通过真实的历史推敲演绎出来。这样的课堂,既增加了全课的趣味性,又实现了学生“作历史”的目的。
下午,温州新星学校的陈诗国老师带来了精彩的《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拓展》一课。陈老师紧紧围绕课程目标,通过元朝统一之路,改革之路,融合之路,开放之路,为学生构架起元朝疆域的拓展、行省制度的创新、边疆民族联系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篇章,并通过丰富的史料和多样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事物,进行历史评价的能力。
与会教师在这场知识的“饕餮盛宴”之后,聆听市教师教育学院徐乃赛主任、特级教师邓权忠、蔡永和张强老师对四堂课作了相应的研讨和点评,针对“弘扬课程改革理念,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给与会教师做了醍醐灌顶的点拨。
这次“罗山·塘河缘”高峰论坛活动的“高端操作”,是邀请了温州大学教授王海晨开展了《历史的困惑与度的把握》专题讲座。王教授从“面对史学谁困惑”、“历史困惑在何处”、“走出困惑的端点在哪里”三个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他指出:历史学人是有情怀的人,有情怀的人必受情所累,必然会有许多困惑。而历史的困惑说到底是对“度”的把握。王教授勉励大家要做好历史的传承者,让历史点亮现在,照亮未来。整场讲座,已是花甲之年的王教授全程站立,让人肃然起敬;整场讲座,大家认真聆听,认真笔记,精彩之处掌声不断。听君一言,胜读十年,王教授的睿智儒雅,严谨治学,让我们这些后学无限感佩,深受教益。
当天晚上,蒋金崇教授特地邀请了《教学月刊·中学版》记者编辑沈笑英女士基于编辑视角作了《中学教育教学论文选题与写作技巧》的专题讲座。沈编辑从事《教学月刊·中学版》的编辑工作多年,对中学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既熟悉又有独到的理解。她的站位高、见闻广,使得整场讲座文化气息浓厚。她从论文的选题的特点、原则和策略到写作的步骤和研究设计的分享,对与会教师所关心的教学论文写作进行了深入浅出、可操作性的阐述。讲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点带面娓娓道来,给与在座老师以深刻的启迪。
总之,这一天的“罗山·塘河缘”论坛,透过名师经典课堂教学展示、新锐教师活力课堂绽放、权威专家学术观点报告、特级教师精彩课堂点评,让全体与会教师领略了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魅力,满载丰硕的教研指导经验而归,相信我们能够在社会·道法的教学路上,且行且思,且教且乐。
第三篇章 大气磅礴 各显风采
冬日暖阳,银杏披黄,温州大学、瓯海教育局首届罗山•塘河缘高峰教育论坛在瓯海外国语学校进入第二天。今天早上四节精彩纷呈的课堂相继上演。
第一节是浙江锦绣江山外国语学校的毛金忠老师带来的《南宋与金的和战》。毛老师以图片温州江心屿的“高宗道场”引入,接地气,吸引学生眼球,然后通过金兴篇、和战篇、融合篇三个板块娓娓道来,学生沉浸在剑拔弩张又民族融合的风云岁月。
第二节是温州市绣山中学的王小芳老师展示的《清白不贪》。王老师以班级中借东西不还的情景导入,通过四知堂、魏鹏远受贿案、郑伟明医生不收红包三个故事让学生感悟、探讨。在王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清白不贪的两根支柱是高洁的人格和严明的法制。然后回到生活中,让学生进行自我拷问,同时还布置了创新性的作业,课后寻找温州的“却金亭”,感悟先人遗风。王老师对材料的分析鞭辟入里,历史知识信手拈来,让人如沐春风。
第三节《石油宝库》是由海宁市硖石中学傅彩云老师带来的。傅老师以动画片《熊出没》的主人公光头强巧妙地串联情节,让学生明确学习区域的一般步骤:明确地理位置、评析自然环境、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然后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石油之利、石油之销、石油之产、石油之忧突破本节课的重点。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受益匪浅。
第四节是杭州市景华中学高凌老师展示的《活出生命的精彩》。第一环节是向上而生,高老师通过漫画、图片引导学生对比同龄人的生活态度,然后分享自己生命中的精彩,引发学生思考让生命充盈的途径。第二环节是向阳而生,高老师通过《成良微公益面馆》、乐清儿童失踪案,让学生从道德与法律层面思考评价,然后小组讨论个人或班级可以做那些温暖的事。第三环节是向美而生,高老师展示许渊冲先生的事迹、改革开放40周年浙江改革先锋、平凡人的人生视频等故事说明平凡孕育伟大的关键是创造和贡献。高老师幽默风趣、大气磅礴,整堂课学生妙语连珠,课堂气氛融洽,不愧为本次活动的压轴大戏。
之后,温州市教学研究院夏陈伟言对社会课进行了精准的点评,他认为毛建忠上课从容淡定始,理性简约终,极具大师风范。他结合毛金忠的课堂,阐述了自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一是课要上的明白,课堂逻辑严谨。二是教材用的明白,资料来源广泛,信息提炼准确。三是学的明白,课堂要有等待意识,进行思维训练。他认为傅彩云课堂理性从容之外,有女性柔美之感。这堂课核心素养把握精准,凸显学科特点;关注深度学习,注重学生参与。侯定伟教研员认为两节道德法治课上得很有高度,王小芳的课运用典型案例,引“四知堂”旧事,探清白不贪之精神根基;言魏鹏远不法事,明清白不贪之法治意识。故能胸怀理想,勇担使命;拷问良知,知以导行。高凌教师勇于挑战,敢于实践;一曲生命赞歌:从贫乏逐渐充盈,向上而生;从冷漠转向关切,向阳而生;从平凡孕育伟大,向美而生。
最后由北京师范大学程光泉教授为我们带来讲座《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师核心能力》程教授认为:素养者,内在修为与外在能カ统一也。一曰德性,方向是也;二曰知识,方法是也;三曰能力,行动是也。他说: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一曰成长:身心和谐;二曰交往:交往顺畅;三曰规则:规则清晰;四曰理想:方向明确。程教授认为:教师需讲理。一曰心理,二曰情理,三曰真理,四曰伦理,五曰法理,六曰哲理,七曰公理。七理明释,故能晓之以理。故曰教师应学会讲理,一需扎实之理论功底,二怀强烈之现实关怀,三备深刻之问题意识,四有雄辩之论证能力。信念、知识、方法、超越之核心能力,基于知识明于智慧,基于共性归于个性,基于自识终于超越,基于总结化于升华。
罗山塘河,校地合作,积淀已久,携手合作,共创未来。大罗山是温州的重要生态屏障,温州大学主体校区就坐落在罗山脚下。温瑞塘河是温州母亲河,其发源地位于瓯海。因此,“罗山·塘河缘”教育高峰论坛是瓯海区政府为推进“山水瓯海·科教新区”的树立的一个教育品牌,也是温州大学与地方政府实现校地战略合作的一个典范。这个项目将立足瓯海、辅助全市,面向全省,成为推动瓯海乃至温州市、浙江省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文:姜牧仁、任佩如、柳小娜、金哲谊、严立蒙 图:潘伯俊 审定:蒋金崇)